长沙市:家校社协同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时间:2024-03-18 来源: 人民教育

分享到

近日,“中国基础教育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这100个典型案例是在多轮严格慎重的专家评审基础上,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面向全国分批征集的“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典型案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小学党建德育等主题的近1200个案例中遴选得出。案例主要呈现出直面新时代基础教育痛点、聚焦根本任务与关键要求、注重区域教育顶层设计等方面的特点。

按照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主题,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分为党建德育与学校安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减负提质与数字化战略等五大类。接下来,一起来看长沙市案例的具体内容。

湖南省长沙市:家校社协同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校社协同发力,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心理健康促进为核心,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一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以“课程+活动”的方式,各学校落实每两周1课时心理活动课+每月1课时心理班会课+每学年2次主题活动,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景,沉浸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连续14年举办长沙市“心理健康月”“灿烂六月天—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活动,每年服务考生10万余人。连续5年举办原创校园心理剧大赛,2023年征集400多个原创心理剧。年年开展治愈系心理漫画比赛,每年收到学生作品20余万份。二是强化家庭教育主体作用。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每一课学生学习主题都配套设置“爸爸妈妈要知道的”和“亲子时光”栏目,让家长系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亲子共读成长,实现家校共育。持续多年开展“阳光温暖千万家—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每年服务全市百余社区,听众已达百万。宁乡市“父母云课堂”开设3年,线上线下48万家长参与,长沙市天心区“68公益云课堂”项目(每周六晚八点线上直播)已开播57期,受众120万人次。三是强化全社会育人合力作用。长沙市政府建立了教育、公安、财政、人社、卫健、宣传等多部门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长办发〔2021〕1号),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构建“政、校、企、研、医、家”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关爱网络,形成全社会育人合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面,长沙市教育局与芒果TV共同录制播出《成长不烦恼》心理健康专题节目,2023年第三季全省收看人数达到110万。与金鹰955电台、91.8交通频道推出面向小、初、高、中高考学生及家长的音视频节目,长沙县与102.2电台联合推出早八点“小小世界大不同”栏目,开设家庭教育有声课堂近百期。长沙市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长沙心育”2023年浏览量达10万余人次。

二、以心理问题预防为基础,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是完善心理健康预警体系。​长沙市所有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将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经历、自我评价等作为心理普查建档的重要内容,建立“一生一策”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实行档随人走。班主任、心理教师对学生经历的重大事件及时更新。建立了“个人-班级(宿舍)-年级-学校”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体系,关注全体学生心理动态,对异常情况早识别、早报告、早预防。二是引导家长关注和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状态。长沙市全面实施家访行动,所有学校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实地家访1次,对贫困、留守、单亲、休学等重点学生定期随访,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和潜在危机,实现家校信息互通,因人施策。学校在特殊节点如开学季、考试季等向家长发布关注孩子情绪状态的温馨提示。所有学校均向家长公布学校辅导室和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咨询电话,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异常状态时,家长能够主动求助。对在心理普查中监测到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议干预方案,防范危机发生。三是广泛宣传社会公益心理咨询机构。经过多年普及推动,长沙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变,调研数据显示,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的主动求助意愿从2019年的54.72%升至2022年的75.57%。为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长沙市除校内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外,还设立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2345心理服务热线、共青团12355心理服务热线、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服务热线等,鼓励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主动求助,及时获得心理支持和援助。

三、以心理危机干预为支撑,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一是开展全员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倡导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师的理念,除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训外,学校每学年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不少于8课时的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落实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引导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中融合心育理念,提升全体教师对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中学每班设置1—2名心理委员,有寄宿生的学校设置寝室心理委员,学校通过对心理委员开展团体辅导和培训,引导其关心关注同伴心理变化,为学校早干预提供参考。二是强化家庭干预行动。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讲座,指导家长识别危机信号,及时介入,开展危机干预。对于家长不支持、不配合教育的情形,学校、社区、妇联、派出所等部门联合协调,开展家长教育。对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导致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三是加强家校医社协同。长沙市完善了学生心理危机转介与救助机制,建立了心理服务医教协作共同体,对高危、特殊学生科学干预,形成“未病先防、小病防变、大病防危”的紧密联动型防控闭环网络。目前有湘雅附二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长沙市第九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等参与共建。对确诊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与家庭、医院信息互通,全程跟踪并记录学生就诊情况,学校规范休学复学流程,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关爱呵护这类学生,防止因心理问题遭受歧视。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对贫困、留守、流动、残疾和遭遇家暴、校园欺凌、丧亲等学生提供心理关爱和创伤干预。同时,组建了专业学者、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团队,并在突发事件后及时开展群体危机管理和个体危机干预等援助服务。

责编:刘丹 编辑:王杜

来源: 人民教育

友情链接